5月30日,國家新聞辦就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核舉辦新聞發(fā)布會,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宣布,原有133家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yè)中,82家獲得通過,沒有通過的有51家企業(yè)。而同期質檢總局公布115個進口品牌奶粉獲得進口準入。
6月3日,乳業(yè)分析師宋亮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次生產許可證審核與進口奶粉注冊審核已經提高配方奶粉生產與進口的門檻,淘汰了九成配方奶粉品牌,之前國內市場有800-1000個奶粉品牌。
為通過這一輪生產許可,配方奶粉企業(yè)投入共計34.4億元,改造生產工藝、流程,清理產品的配方等。飛鶴乳業(yè)董事長冷友斌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表示:飛鶴共有六個廠通過審核,其中投入資金1億元進行技術改造。
而質檢總局注冊通過的115家進口奶粉品牌,21世紀經濟報道統(tǒng)計大部分是原OEM代工品牌,也即一直被質疑的“假洋鬼子”品牌。
宋亮表示:“過去提OEM,說是假冒偽劣,但是現在不行了,因為他們已經華麗轉身為真正的純進口品牌!
奶粉高價時代終結?
5月30日,據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食品一司司長馬純良介紹,未通過生產許可的51家企業(yè)中,有23家企業(yè)申請延期審查,14家企業(yè)轉為生產配方奶粉基粉,不再生產配方奶粉;有5家企業(yè)未獲得生產許可證,而被淘汰,另有9家企業(yè)申請主動注銷生產許可證。
他稱,對于剩下的這些企業(yè),包括以后新設立的企業(yè)要想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他們提出來申請,符合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食藥監(jiān)總局都還會進行審核,符合條件的還會發(fā)放生產許可證。
不過,食藥監(jiān)總局沒有披露未通過審核的企業(yè)名單。
飛鶴乳業(yè)董事長冷友斌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表示,為實現整個產業(yè)鏈條符合生產許可,“飛鶴投入上億元資金,按照生產許可細則要求進行改造,包括增加檢測設備、增加工藝、增加內控管理等”。
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食品安全監(jiān)管一司巡視員畢玉安披露,這輪生產許可審查,配方奶粉企業(yè)投入共計34.4億元,用來改造生產工藝、流程,清理產品的配方、包裝和標簽。據統(tǒng)計,企業(yè)共向省級食藥部門報告了產品配方1584個。
另外,通過這輪生產許可審核整頓,國家相關部門也希望能將奶粉價格降下來。
國家乳業(y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表示,許多國外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在歐洲的價格大多是9-15歐元,也就是說不到130元人民幣,表明其成本不過百元,而這些產品在國內售價卻高達兩三百元,甚至達到470元。某些國內品牌的高端產品,價格和國外品牌的產品價格不相上下。這些現象說明,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渠道費用偏高。
馬純良表示,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市場銷售費用大概要占到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價格的50%,甚至還要多一些。隨著以后企業(yè)加大對銷售的管理,價格會逐步的趨于和國際市場一致。
宋亮也表示,奶粉高價時代在終結。國產奶粉無論是飛鶴、貝因美、伊利都在擴大產能,而且擴大得太快。合生元在法國、伊利在新西蘭、惠氏在蘇州、雅培在嘉興,都是10萬噸的產量,一旦整個產能釋放開,供需比會完全不同于目前狀況。
“假洋鬼子”轉正
在食藥監(jiān)總局公布國產奶粉企業(yè)生產許可審核結果的同時,質檢總局也公布了對進口奶粉品牌的審核。
在115個進口品牌中,除了國內主流市場熟悉的外資品牌以及國內進口品牌外,大部分是那些以前的代工品牌以及國內貿易商注冊的品牌。
宋亮提供的數據顯示, 2013年,國內市場銷售的奶粉品牌劃分占比為:OEM代工品牌占60%,國產品牌占15%,進口品牌為25%。而按照實際銷售市場份額計算,國產品牌44%、進口品牌41%、OEM品牌占15%。
事實上,針對來自新西蘭眾多的代工品牌洗白,之前外界就曾質疑其身份,甚至以“假洋鬼子”來稱呼。
宋亮表示,很多有實力的代工品牌,這次主要是通過將品牌低價賣給上游代工生產企業(yè),然后成立貿易公司,雙方合資,這樣代工品牌洗白,貿易商華麗轉身上岸,沒有任何損失。而沒有實力的貿易商及其擁有的品牌也就被淘汰出局。代工企業(yè)只保留了一些賣得好的品牌,一些小品牌也主動砍掉。
一奶粉行業(yè)人士表示,曾經有一個貿易商注冊一個品牌,然后由善騰集團代工,這次進口奶粉注冊審核前,以1元代價賣給善騰集團,將品牌變?yōu)樯乞v集團擁有,然后雙方準備在中國合資成立貿易公司。不過,善騰集團很快被達能集團收購,貿易商之前的算盤也就落空,也就失去了以前擁有的品牌和繼續(xù)傍善騰集團的機會。
飛鶴官方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新規(guī)淘汰的雜牌、代工等“假洋奶粉”,所占市場份額并不高,對國內奶粉產生的影響不大。通過這輪整頓,國產奶粉與外資奶粉的競爭將會更激烈。
宋亮表示,大批技術、工藝水平較差的進口品牌并未從根本上清理出去,而且通過認證,這些企業(yè)披上了純進口的合理外衣。這些小規(guī)模、沒有技術和品牌底蘊的OEM奶粉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
部分資訊信息轉載網絡或會員自己投稿發(fā)布,如果有侵犯作者權力,請聯系我們刪除處理,聯系QQ:770276607